8月16日下午,昆明市人民政府在昆明融创施柏阁酒店举办“走进南博会·共谋新发展”——昆明市招商引资推介暨产业对接项目洽谈会,进一步宣传昆明独特的区域和资源优势,推介昆明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,展示投资昆明的广阔前景,并与重点企业就深化合作发展、加快项目推进等事宜开展一对一对接洽谈。美团、滴滴出行、安徽旭合等80余家重点企业代表,昆明市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会。
本次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,在招商引资推介环节,昆明经开区管委会就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和磨憨—磨丁合作区作招商推介,市生物医药产业链推进办公室、市绿色食品产业链推进办公室分别围绕生物医药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和招商合作作专题推介。
在产业对接项目洽谈环节,昆明市各县(市)区、开发(度假)区与40余家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精准对接洽谈,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将于近期赴意向合作县区、园区实地考察。通过精准对接洽谈,各县(市)区、开发(度假)园区与企业建立了密切联系,今后将进一步深入交流对接,积极推动更多合作项目落地。
政策支持:
企业在昆设立总部
将给予100万—500万元奖励
当前,昆明正高质量打造绿色食品、生物医药、花卉、高端装备及汽车制造、电子信息制造与数字经济、绿色能源、新材料、现代物流等“8+N”产业链体系。在未来的产业发展赛道上,昆明处处都是掘金机会,潜力巨大,前景广阔。
昆明将为企业家提供最优厚的政策,对于企业在昆设立总部、设立基金公司、实施重大项目、科技研发等给予补助。如对企业在昆设立综合型(区域型)总部、功能型总部、创新型总部的,给予100万—500万元奖励。同时,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“一企一策”政策扶持,同类项目凡是国内其他地方能够提供的优惠条件,昆明都将努力提供。
此外,专门为招商引资项目量身定制以“两个全程”为核心的代办服务机制,即:企业从招引落地到建设发展“全过程”跟踪服务和企业办理行政审批事项“全流程”代办服务,把投资服务服到“点”上,推动安商稳商留商措施落地落实。坚持“政府围着企业转,企业有事马上办”,全力打造“四季如春的营商环境”。
同时,建立市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清单,设立由市级部门“一把手”担任的重点项目首席服务专员,当好“有求必应、无事不扰”的“店小二”,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重大项目倾斜、向优质项目集聚,让好企业有好资源、好项目有好发展。如湖南裕能项目,从开工到投产仅110天,华为云南区域总部,从签约到土地挂牌仅19天,创造新的“昆明速度”。
“黄金线路”:
串联起两大产业发展区域
推介会上,昆明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,近年来,昆明经开区(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)是云南省唯一集国家自贸试验区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、国家综合保税区、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、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、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、国家绿色园区于一体的多功能、综合性产业园区。
从空间区位来看,昆明经开区地处昆明市的中心地带,是云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,将成为国家南向开放的重要节点和承载平台。磨憨—磨丁合作区与老挝接壤,毗邻泰国,地处中老铁路、昆曼国际公路以及老挝南北公路的关键节点,是“一带一路”面向东南亚的关键枢纽、澜沧江—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要通道、建设中国—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佳结合部;拥有“公路、铁路口岸+跨境合作区”,辖区内有3条公路直通老挝;中老铁路(准轨)运营,万象站准米轨换装与泰国铁路硬联通直达曼谷,再通过公路、港口出印度洋。
从资源要素来看,昆明经开区市场主体总量7万余个,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6家, 世界500强、中国500强及分支机构60余家,外资企业246家。在磨憨—磨丁合作区,磨丁土地资源丰富,土地使用年限为90年;老挝劳动力成本低,人口结构偏向年轻化;水电资源丰富,云南电力总装机1.06 亿千瓦、自给率181%,位居全国第一。
从产业优势来看, 从昆明经开区王家营站到磨憨站,中老铁路这一“黄金线路”串联起经开和磨憨两个产业发展、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,中间连接沿线32个产业园,以中老铁路,构建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,联通国内与南亚东南亚国家,形成与环印度洋地区强大市场(辐射33个国家、29亿人口、6.3万亿美元市场)。
下一步,昆明经开区(自贸区试验昆明片区),将发挥“一带一路”重要节点功能,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,高标准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,通过中老铁路,推进昆明与磨憨联动发展,把磨憨—磨丁合作区建设作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,打造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、中老命运共同体的样板区、承接产业转移和国际产能合作的示范区。
生物医药产业:
昆明正规划建设
“昆明国际健康生命科学城”
市生物医药产业链推进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,按照“大抓产业、主攻工业”的要求,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,作为全省重点培育的八个千亿级优势产业之一来抓,昆明市将其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。
昆明将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作为一个产业链统筹发展,能够形成“以短养长、以长补短”的良性产业发展态势。昆明构筑起了“一核两翼多点”支撑的产业空间格局,以昆明高新区为核心区(占全市70%),以昆明经开区、空港经济区以及安宁市(安宁太平新城、安宁产业园区县草路片区)为拓展区,以磨憨国际口岸、各县(市)区多个特色产业基地为支撑点,差异化布局、优势互补、协同发展生物医药产业。
此外,昆明生物医药产业已基本形成“5+1”全产业链发展的态势。“5”是现代中药(民族药)、生物技术药、天然健康产品、化学药、医疗器械,“1”是大健康现代服务业。
2022年,全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1300多亿元,生物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312.68亿元。今年上半年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约725亿元(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约161亿元,同比增长6.2%),一年来新增市场主体2042家,产业发展增势明显。2012年以来,云南疫苗批签量达到全国的15%,位居全国第一。
昆明科技、创新要素集聚,汇聚了全省60%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、70%以上的科技创新资源、90%以上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,建成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、16个国家级创新支撑平台、177个省级创新支撑平台和121个市级创新支撑平台,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和科技支持。
目前,在省科技厅等部门支持下,对标国内一流,按照“一城两片多点”的思路,昆明正在高标准规划建设不少于20平方公里的“昆明国际健康生命科学城”,集中选址规划在昆明高新区、安宁市两地,形成以高新区、安宁市“两片”为核心,经开区、度假区、滇中新区(空港经济区)、磨憨国际口岸等“多点”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。
绿色产品产业:
昆明有2300多种药用植物资源
推介会上,市绿色食品产业链推进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,昆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让昆明成了孕育生物多样性的沃土,2300 多种药用植物资源、200余个重点品种,让昆明成为绿色食品产业的资源宝库。
此外,昆明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城市,是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重要节点、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中心、滇中城市群的核心,具备囊括全省、立足西南、辐射全国、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先天优势,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。
同时,昆明结合农业发展实际和特点,确定以花卉、林果、蔬菜、山地牧业(重点为肉牛业)、特色水产、中药材和茶叶、咖啡加工及精深加工为主导的“6+2”重点产业,引导各县区精准定位主导产业,集中精力巩固和延伸产业链。充分发挥县区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,积极组织申报省级“一县一业”示范创建县,增强产业链韧性,提升产业链水平。晋宁区花卉产业、寻甸县肉牛产业、禄劝中药材产业入选省级“一县一业”示范创建县,禄劝县中药材产业、石林水果产业、宜良鸭产业入选“一县一业”创建县,呈贡区、晋宁区入选国家花卉产业集群县。为进一步提升县区产业发展水平,昆明市对入选省级“一县一业”示范创建的县区每年各配套2000万元,用于原有目标任务的提质升级或补齐产业发展中的短板弱项。同时,组织开展了昆明市级的“一县一业”评选工作,在全市范围内遴选3个县区作为市级示范县,每年给予每个县区500万元财政奖补资金支持,引导县区聚焦重点,加大产业发展力度。
昆明市将品牌打造作为重点工作,持续打造具有昆明特色和优势的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。2018年—2022年,昆明市累计117个(次)品牌(企业)获得省级“10大名品”和绿色食品“10强企业”“20佳创新企业”称号,其中: 获评云南省“10大名品”68个(次),获评绿色食品“10强企业”“20佳创新企业”49个(次);2018—2022年,累计获得省级奖励资金13280万元,其中:“10大名品”获得省级奖励资金5780万元,绿色食品“10强企业”“20佳创新企业”获得省级奖补资金7500万元。获奖数量和省级奖励资金总额均位列全省第一。